提示: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:www.51cy.org!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,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,导致大量书籍错乱,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,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,感谢您的访问!

我要穿越小说网【www.51cy.org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》最新章节。

1996年的涡扇10到底来没来?

——如来。

真的是如来。

这个时候距离涡扇10的立项已经过去了将近10年时间,但要说项目本身的进度么……

基本上就是没有进度。

或者说是薛定谔的进度。

1987年立项的涡扇10跟涡喷14几乎是同步发展的。

在可以说没有任何发动机设计经验的情况下,连涡喷14这样的二代发动机都有很明显的拼凑借鉴痕迹,涡扇10的情况就更不用想了。

虽然没有像涡扇6一样被多次更改设计目标和转移设计地点,但是总体设计方案的多次推倒重来也是免不了的。

就连借鉴原案都中途更换过。

而这功夫涡扇10应该就正好处在某一次设计方案归零的过程中。

其实这也很正常。

前面提到过的定常附壁流型终究是有极限的,在这种理论基础下几乎不可能设计出高级压比、高级负荷的压气机。

因为流动分离这件事情本身就存在两面性。

常浩南重新想起了自己更熟悉也更有经验的飞行器设计领域。

在大概二十多年前,飞行器外形气动分布的设计思想就从“定常附体流型”跨越到了“定常/脱体涡混合流型”。

也就是从“抑制流动分离”变成了“利用流动分离”——

有意造成飞行器的大迎角脱体流态,利用流动分离产生的集中涡得到附加涡升力,从而不仅大大提高了机翼的升力,也大大扩展了机翼的迎角范围,使飞机性能出现了一次飞跃。

反映到产品上就是战斗机从二代机进化到三代机的那个阶段。

“能不能把这种思想引入到压气机气动设计里面?”

这个念头几乎毫无征兆地跳到了常浩南的脑海中。

当然,这很困难。

因为需要充分认识叶栅内部流动,特别是分离流动的规律。

科学研究所走的一条普遍道路就是从复杂到简单,再从简单到复杂。

首先将具体的自然现象抽象为一个较简单的模型,进行研究之后得到一个基本的认识,然后逐步取消所作的假设,在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修改和扩充,直至最后得出对复杂的具体现象的全面了解。

典型例子是从牛顿经典力学和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,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。

而如今在附面层流动这个方面,

我要穿越小说网【www.51cy.org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》最新章节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